一个音响,输出功率50W,开25W失真就很小,音质很好,开50W,失真就很大,声音就是破的。另外一个音响,输出功率100W,开50W,音质很好,比50W音响音质好一倍。
大功率音响,不失真功率大,音质好。
小功率音响,声音小,使用功率小,如果开**,声音就破了。乙类功放失真比较大(电脑音箱都是乙类功放),所以要功率大于使用功率一倍,失真就小,音质就好。胆机是甲类功放,所以,失真小音质好。晶体管也有甲类功放,音质比胆机还好–主要是低音好,输出功率大很多。
其实这句话不是很全面,实际上**器材并不是一定非得大功率功放来推动,才能发挥**性能,我们平时用大功率的功放来推动好点的音箱是因为功率越大的功放,在听音时,电流输出能力越强,对喇叭的控制能力也就更强,瞬态失真更小,输出波形不会发生严重的畸形变化。
音箱的功率不是越大越好
音箱音质的好坏和功率没有直接的关系。功率决定的是音箱所能发出的**声强,感觉上就是音箱发出的声音能有多大的震撼力。
根据国际标准,功率有两种标注方法:额定功率与瞬间峰值功率。
前者是指在额定范围内驱动一个8Ω扬声器规定了波形持续模拟信号,在有一定间隔并重复一定次数后,扬声器不发生任何损坏的**电功率;后者是指扬声器短时间所能承受的**功率。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于1974年规定了功率的定标标准:以两个声道驱动一个8Ω扬声器负载,在20~20000Hz范围内谐波失真小于1%时测得的有效瓦数,即为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其标示功率就是额定输出功率。
通常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标出的是瞬间功率,一般是额定功率的8倍左右。试想同是采用PHILIPS的TDA1521功放芯片,而某些产品上标称360W,甚至480WP.M.P.O.,这可能吗?有意义吗?所以在选购多媒体音箱时要以额定功率为准。
音箱的功率由功率放大器芯片的功率和电源变压器的功率两者主要决定,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可以算出如果变压器的额定功率是100W的话,它实际能顺利带动的功放芯片的功率要在45W以下,所以通过算音箱变压器与功放的功率关系也可以验证音箱的实际额定功率是否能达到标称值。
音箱的功率不是越大越好,适用就是**的,对于普通家庭用户的20平米左右的房间来说,真正意义上的60W功率是足够的了,但功放的储备功率越大越好,**为实际输出功率的2倍以上。比如音箱输出为30W,则功放的能力**大于60W,对于HiFi系统,驱动音箱的功放功率都很大。
音响功率越大其保真音量会越大,音色也会越好。
1.音响的保真度,就是失真度指标。
2.音色是随着保真功率的增大,而更为明显。
音色,通常指的是高、中、低的声音强度和频率成分。
3.音响功率不能无限大,因为,人的听觉是有限的。其物理响度,通常在60到90分贝,就能让人觉得震撼了。
4.声音的物理响度,与音响的功率大小是成正比的,与传播距离成反比。